听得见的非遗•福州茶亭十番(上)
福州茶亭十番音乐文化发源于福州市区,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,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,被誉为“古老民族的生命记忆”。可以说,茶亭十番音乐是一种“活”的非物质文化,是福州当地人民群众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,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汉族民间传统音乐。茶亭十番音乐依托于人这一重要载体,以表演声音与演奏技艺为表现手段,身口相传,传承至今。
福州绍岐十番乐队 队长 黄水官
福州绍岐十番乐队 理事 柯声椿
福州绍岐十番乐队 副队长 黄宗海
十番音乐,是福建省福州和闽西客家流传的一种传统器乐演奏曲,自清朝道光中期就开始流传,曲调来源大体上可分为曲牌、小调、哗牌以及一些流行歌曲,流传至今的曲调有《五凤吟》、《秦楼月》等21首。十番又称“十欢”,因流行于福州茶亭一代,故又称茶亭十番。十番音乐的演奏乐器有十余种,如弦乐器椰胡,打击乐器钹、锣、狼帐等。演奏时强调后半拍,音乐高八度,风格粗犷热烈,又不失优雅抒情,节奏明晰、顿挫分明。其演奏有坐奏、行奏、舞奏之分,又分为室内与室外两种,室内分为前后两堂,前堂以金筝为主,后堂以丝竹为主,具有南北音乐风格交融的特征,每种乐器音色个性鲜明,穿透力强,当十余种乐器齐鸣时,更是别有一番滋味。
与许多中国传统民间乐种一样,福州十番音乐是以老艺人口传心授的形式流传下来的,虽然现有乐谱形式,但乐谱只记录了十番音乐旋律的骨架,十番音乐的“鲜活性”与“泥土味”还需艺人们老练的即兴加花伴奏来体现。这里的“即兴”指的是一种在多次演奏中磨练出来的具有一定“原则”的个人演奏方式。每个人即兴加花的方式略有不同,但在整体上却又遵循同样的审美习惯。
纵观福州十番音乐几百年的发展历史,高潮低谷、起伏曲折绵延不断,清朝乾隆年间是其发展的一个高峰期,郑洛英在其诗集《耻虚斋诗抄》中收有《榕城之夕竹枝词》,对福州十番音乐作了生动的描写:“闽山庙里夜入繁,闽山庙外月当门。槟榔牙齿生烟袋,子弟场中较十番”。
十番音乐发展的另一个高峰期是在民国年间,在民国16年(1927年),福州仓山下渡尾迎“三圣王”庙会,前来参加演奏的十番班社竟多达五十余班,可见当时福州民间十番音乐表演是十分热闹、欢乐,盛极一时。期间,十番音乐还被用作福州“斗堂”中“午供”或“过场”的伴奏(佛曲),以及在闽剧中迎神、看花灯等热闹场面的伴奏。
闽
都
记
录
敬请关注
福建竑翯实业有限公司
古琴制作 漆艺产销 影视拍摄 文化传播
福建省竑翯书院
古琴 漆艺 书法 绘画教学 学术讲座
地址: (鼓楼)古琴、翰墨馆: 福州市鼓楼区琴湖路融侨花园二区 (古琴、书画传习与展示) 福州市仓山区洪湾北路洪光村 (古琴、书画传习与展示、漆艺与斫琴工坊)
(金山)竑翯书院:
书院网址:www.fjshhsy.com
书院微信公众号:fjshhsy
书院新浪微博ID:福建省竑翯书院
竑翯书院电话:18005002895